發電機后軸瓦及軸頸磨損事故經過
本臺汽機為南汽50MW純凝,進汽溫度535度,壓力8.83Mpa,事故發生在1月26日,因我在1月22日至2月2日期間休息,現把我知道的情況簡述如下,希望大家能分析一下事故原因,共同討論,共同提高。
機組于08年年12月26日大修,因
發電機后軸承座漏油(運行時漏油,用煤油滲漏外面涂石灰粉,明顯看到滲漏裂紋),更換軸承座與軸瓦一套,軸承座油管接口打磨,內部用壓縮空氣吹盡,軸頸上有細微磨損,用金相砂紙打磨。大修后試運行良好,但在運行期間,油系統潤滑油的過濾器有多次因差壓大,隔離清理,具體時間在12月29日、1月1日、1月3日、1月5日、1月10日、1月15日、1月24日(停機檢查發現其中一只濾網已銅絲布邊緣錫焊處脫焊,銅絲布脫開,長度越有8cm)。
2009年1月26日下午1點,機組正常停機,在停機盤車于1月27日11點時,發現勵磁機有異味。隨后,停電動盤車改為手動盤車。現場檢測發現發電機后軸承外油檔、發電機后小端蓋以及勵磁機風扇處都出現嚴重磨損,多達2mm。后查相關曲線,油溫在盤車過程中逐漸降低,在發生事故時供油溫度下降至20度;發電機后軸瓦瓦溫在盤車過程中多次出現過短時升溫,但溫度都沒超過50度(瓦溫測點在進油側離中分面35度左右),發電機后軸瓦回油溫度一直正常;DCS上無盤車電流記錄,但盤車運行時正常,也未跳停過。
2009年1月31日,停手動盤車,拆解發電機后軸瓦發現軸頸與軸瓦都嚴重磨損,具體可見下圖。軸頸磨損最深處達4mm;其他軸瓦及軸頸基本正常,只有輕微劃痕。
檢查軸承座底部另一個進油封口,發現內部有加工油道所留下的鉆孔爆花2片,厚度1mm,展開面積約20mm*20mm。還有其它較小的金屬絲或金屬顆粒。
我們的初步分析:
1、機組在大修更換軸承座時,軸承座內垃圾未清理干凈(應用蒸汽沖),內部殘留的金屬雜質,進入軸瓦垃圾槽,嵌在烏金里,與軸頸相互磨刮。造成軸頸上有劃痕,所以正常運行時,油濾網經常清理,但正常運行時劃痕,面積小,為對油膜建立產生影響,在停機過程中,因汽轉子冷卻,軸頸向汽轉子方向移動,帶動軸瓦與軸頸更大面積的磨損,最終發生現在的情況。
2、在啟動、正常運行、停機過程中或盤車過程中,因潤滑油短時失壓造成,發電機后軸瓦燒瓦。發電機后軸瓦在供油方向的最后,所以,發電機后軸瓦最先缺油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