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氣莆田風電「智造」基地走訪實錄
12月7日,上海電氣莆田風電基地投運暨7MW海上風力
發電機組下線儀式舉行。
上海電氣莆田風電基地作為福建省級重點項目,占地147畝,廠房面積30000平方米,規劃投資14.91億元,建設有現代物流作業區、智能流水生產線、超大部件存儲區、節能辦公樓等。
電視報道:上海電氣莆田風電基地
從去年3月打樁、回填土,到今年3月進入試運行,莆田風電基地建設周期之快,令外國合作伙伴驚嘆“中國速度”!
莆田風電基地對標歐洲先進智能制造,引入磁鋼機器人系統、扭力機械手臂等先進工藝裝備,配備有恒溫恒濕的風機整機裝配、調試車間和完整的機組質量檢測系統。
基地建成后,將成為亞洲地區集研發、試驗、制造、運維為一體的海上風電綜合性基地,年產能達到150臺(套)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可實現產值超百億規模
這里的裝備均是智能化的全新設備。廠房要求恒溫恒濕,溫度常年保持在26℃,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
與傳統企業不同,莆田風電基地設有機艙、輪轂、發電機及總裝4條生產流水線,還有各種先進的試驗、測試等平臺。
各條流水線中,設有若干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配備5~6名操作員工,現場配有看板管理,各類生產工具安放整齊,取用方便。目前,大部分工作站有外國專家作技術指導。
技術人員對小編說,在這些生產流水線中,發電機流水線的生產尤為關鍵。
直驅發電機與雙饋發電機組最大的差異就是減少了齒輪箱。小編現場看到,發電機作為連接輪轂和機艙的主要部件,重量超過整機重量的三分之一,是直驅發電機組中最核心的部件。
發電機為永磁同步發電機,整個發電機的直徑約6.5米。這么大的家伙,需要相適應的先進設備來加工,于是機器人在這里大顯神威,效率也大大提高。
舉個例子
以1臺6MW直驅發電機充磁和插磁工作為例
如果采用人工充磁和插磁,需要10人分4天,每天12個小時進行作業才能完成1臺。而通過該設備僅需要兩個人8個小時,就能完成1臺。
這些名為“全自動充磁插磁機器人設備”的機器人,是為大容量永磁直驅發電機量身打造的智能裝備,由兩部分組成:磁鋼充磁和磁鋼插磁,兩大部分之間通過傳送帶和提升機進行磁鋼的傳遞。
在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產品質量和員工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機器人除可以自動充磁外,還會對每一個磁鋼進行包括尺寸、磁性能及序列號等全方位檢查和記錄,從而保證每個磁鋼的性能及追溯性。
在發電機充磁插磁過程中,需要將數百個磁鋼插入上百個磁鋼槽內。如果是人工操作,產生差錯的幾率很大。但機器人可以通過預設的程序,很好地規避問題,保證工藝的穩定性。
更為關鍵的是,充好磁的磁鋼有很大磁性,一旦吸附在金屬表面容易造成質量和安全隱患,機器人則可以有效規避隱患。
不止是“沖插磁機器人”,小編在這兒還看到了實現智能送貨的“物流機器人”,“MOVER”(搬移) 等智能裝備。
小編在走訪結束時了解到,今年莆田風電基地計劃年底前交付近30臺大型風機。按當前在手項目,明年計劃排產約為近50臺大型風機。
而在莆田風電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另一個大型風電制造基地——上海電氣廣東汕頭風電基地也已在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