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山洞發現兩臺發電機,運行70年毫發無損
是一個什么樣的發動機讓德國不惜高價買回,原來是兩臺運行了70多年的
發電機,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這臺機器的來歷和價值。
原來這座水電站建在位于一個大天坑的地下溶洞里,飛機從上面飛過都看不到的。外面沒有水壩,只有一條小河,也不知道水來自哪里?流量很大,到了斷崖下就斷流了,水就不知去向。沒想到的是70多年過去了,這兩臺發電機還在發電,山里的村民只知道他們這里有電站,根本不知道什么美帝國主義的發電機。
原來,這個山洞是一個地下的發電站,山洞中還有關于這兩個發電機的碑文,上面有地下電站的背景,和這兩個發電機的來歷。原來,在抗戰時期,日軍切斷了云南緬甸一段的電路,無奈之下,這兩臺發電機是通過重型的運輸器材從美國運回來的。
發現了兩臺發電機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關鍵在于這兩個發電機從1942年發電到現在一直都沒有壞過,一直到現在還在正常的發電。得待相關人員檢查過之后發現,不只是一直發電到現在,原來連發電機的軸承都沒有換過,還是美國原裝的器具。
。不得不令人感慨呀,這也是只是美國在三四十年代創造出來的發電機,真的是很令人吃驚。不得不說在那個時代美國的科技工業制品已經很成熟了,就是如今的技術和手段也趕超不上的。
德國人來到中國,沿著滇緬公路一帶尋找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幫助國民政府在抗戰后方修建的一座地下水電站,是為當時的地下兵工廠提供電力,為的是想把這兩臺發電機高價買走。
他們知道在三十年代,美國利用駝峰航線向位于滇緬公路的大山深處運送并安裝了兩臺當時最先進的發電機組。這次幾個德國人專程來到中國尋找,一旦找到要不惜重金買走!這也就說明了這兩個發電機是及其具有價值的,研究價值和科技價值,足以證明科技的重要性。
在2006年,貴州被評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的一些事情往往可以給予我們前進的支持,我們在吸取經驗勇敢前行。但是在前行的道路上不能忘本,而這些收藏過去的文物,有利于我們緬懷我們的前輩,而保護我們的歷史文物,保護遺留的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